一、网络安全培训暨网络安全应急演练
6月17日,部门在第二实验室组织举办网络安全培训暨网络安全应急演练。副校长王朝勇现场观摩了演练全过程。各单位(部门)信息员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
部门组织专业团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,复现木马攻击全流程及危害场景,以“沉浸式攻防演练”提升应急响应队伍的实时监测预警、专业化分析研判、协同化应急处置能力。

二、点对点服务工作
6月,部门统筹部署“点对点服务学院”专项工作,依托下属学生组织“大学生校园网络管理委员会”,组织学生骨干深入23个学院开展精准化网络服务,构建“零距离”师生网络保障体系。
本次服务以“主动上门、高效响应”为原则,学生团队对接学院一线教师需求,围绕办公网络故障排查、教学设备调试、线上平台操作指导等内容开展实地服务。截至目前,已实现全校区学院对接全覆盖,累计处理网络卡顿、设备连接异常等多项实际问题,同步收集师生相关网络优化的建议,有效打通部门与学院间的沟通壁垒,形成“需求收集—即时处置—反馈闭环”的服务链路。
此次点对点服务既聚焦解决师生网络使用痛点,又搭建了常态化沟通桥梁,为校园网络服务提质增效奠定基础。下一步,将持续深化学生组织协同机制,推动“精细化服务+专业化支撑”模式常态化,全力筑牢教育教学网络保障防线。
三、线路踏查工作
部门以“真抓实干、筑牢网络安全根基”为目标,全面启动校区网络设备及线路全域排查工作,聚焦湖东、湖西两大校区开展“拉网式”实地巡检,全力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稳定运行。
排查过程中,技术团队秉持“逐楼逐层见底、逐点逐线过筛”原则,对架空线路、地埋管道、设备机柜等关键节点进行全维度检测,重点核查线路布局规范性、设备运行稳定性及物理防护可靠性。截至目前,发现线缆绑扎脱落、管道接口破损、地埋线路老化等结构性隐患,已同步建立隐患台账,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,确保“发现一处、整治一处、巩固一处”。
此次排查工作以“防风险、保畅通”为核心,既有效消除存量安全隐患,又进一步筑牢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线,为校园网络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。
整改前

整改后

四、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工作
6月30日,部门组织专业网络安全团队,对校园网核心设备、链路及应用系统开展全面安全扫描。通过漏洞检测、渗透测试等技术手段,排查出弱密码、系统配置疏漏、协议兼容性隐患等问题。
针对发现的问题,部门已向相关责任部门及设备厂家下发整改通知,明确整改要求及完成时限(限期三日内完成),后续将跟踪整改进度,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稳定运行。
五、校园设施维修
6月19日,部门巡查校园发现校内主干路一处弱电井存在井盖破损、井壁松动问题,存在安全隐患且影响学生出行。

为保障师生通行安全及校园网络、监控等系统正常运行,部门立即组织人员于6月20日实施抢修,包括更换高强度复合井盖,加固井壁结构,同步检查井内线缆安全。施工过程中采取临时围挡措施,确保通行秩序。

目前,弱电井已恢复正常使用,消除了安全隐患,保障了校园弱电系统稳定运行。
六、技术交流
6月19日,部门技术骨干与全光网技术厂家进行专项技术交流。双方围绕校园全光网络架构优化、带宽扩容方案、应用及未来智慧校园网络升级路径等议题深入探讨,厂家就最新技术成果、典型案例及定制化解决方案进行详细阐述。

此次交流进一步明晰了全光网技术在我校的应用前景,为后续网络基础设施升级、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6月23日,部门与智能服务链网关厂家举行技术交流会议。双方聚焦校园网络服务智能化升级,重点围绕网络骨干节点设备故障替换、升级受时间限制的问题展开深入研讨。厂家详细介绍了产品架构、实际部署案例及定制化适配方案。

此次交流为优化我校网络服务响应效率、提升智慧校园支撑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,为后续技术选型与应用落地积累了重要经验。
6月26日,部门与中国电信就校园5G双域快网建设举行专题技术交流。双方围绕双域网络架构设计、校园专网与公网协同机制、数据安全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,中国电信详细介绍了技术方案、部署案例及运维保障体系。

此次交流明确了5G双域快网在提升校园网络接入效率、支撑多场景智慧应用方面的可行性,为后续推进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、强化技术支撑能力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七、研究生校园卡版式更新
根据学校研究生工作处的申请,应研究生教育管理需求,对研究生校园卡版式进行部分调整。自2025级研究生新生起启用新版研究生校园卡,具体变更内容如下:
1.原右上角“学生证”修改为“研究生证”。
2.原“专业”修改为“班级”。
3.原“学院”字段内容统一为“研究生学院”,现需要将学院信息内容修改为学生所属培养学院信息。
具体修改如下图所示:

(初审 司瑾 复审 李洪波 终审 史晓峰)